DNA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,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。成熟的DNA测序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。1977年Maxam和Gilbert报道了通过化学降解测定DNA序列的方法。同一时期,Sanger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。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将DNA测序带入自动化测序的时代。这些技术统称为第一代DNA测序技术。
第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,如人类基因组计划(humangenomeprojec,tHGP)主要基于第一代DNA测序技术。目前基于荧光标记和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的荧光自动测序仪仍被广泛地应用。
Sanger法因操作简便,得到广泛的应用。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DNA测序技术,其中最重要的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。
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基于Sanger原理,用荧光标记代替同位素标记,并用成像系统自动检测,从而大大提高了DNA测序的速度和准确性。早在1985年,Smith等采用激光激发标记的荧光,并用CCD检测,比常规电泳测序速度提高9倍,测序速度达到8000bp/h以上。
20世纪80年代初Jorgenson和Lukacs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技术(capillaryelectrophoresis)。1992年美国的Mathies实验室首先提出阵列毛细管电泳(capillaryarrayelectrophoresis)新方法,并采用激光聚焦荧光扫描检测装置,25只毛细管并列电泳,每只毛细管在15h内可读出350bp,DNA序列分析效率可达6000bp/h。1995年Woolley研究组用该技术进行测序研究,使用四色荧光标记法,每个毛细管长35cM,在9min内可读取150个碱基,准确率约97%。
目前,应用最广泛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(appliedbiosystems,ABI)3730系列自动测序仪即是基于毛细管电泳和荧光标记技术的DNA测序仪。如ABI3730XL测序仪拥有96道毛细管,4种双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,在通过毛细管时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上的4种荧光基团被激光激发,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,被CCD检测系统识别,并直接翻译成DNA序列。
Sanger测序是DNA测序技术的金标准,曾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,并且现在仍被用来获得高度准确且可信赖的测序数据。
如何低成本研究空间转录组?看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会有答案
(2022-06-02T14:51 浏览数:5404)
【周二晚八点】从位置到功能--空间转录组应用
(2022-05-16T08:59 浏览数:6201)
Cell Reports:利用空间转录组解析哺乳动物精子生成
(2022-04-28T14:54 浏览数:7267)
RNA二级结构调控基因表达的研究现状和进展
(2022-04-21T13:39 浏览数:5335)
Nature: MERFISH绘制小鼠初级运动皮层空间细胞图谱
(2022-04-18T13:24 浏览数:4086)
大自然的恩赐-外泌体药载
(2022-04-08T13:43 浏览数:5665)
【详解】基于图像的单细胞空间分辨转录组学技术
(2022-04-01T11:18 浏览数:9634)
知无不“研”,五分钟带你了解空间分辨转录组学的前世今生
(2022-03-18T14:00 浏览数:6433)
唾液外泌体与临床疾病的关联研究
(2022-03-11T16:36 浏览数:4935)
唾液外泌体与临床疾病的关联研究
(2022-03-11T16:36 浏览数:5459)